人類透過環境外在的秩序,來建立心理內在的秩序。在預備的環境(Prepared Environment)裡,物品擺放必須整齊,位置必需固定,每天的作息也必要正常;甚至大人與孩子的互動態度、方式也最好一致,孩子才能對環境產生信任、產生安全感,在內心建立起清楚、明確的秩序感。
成人與孩子之間的互動,更是孩子日後社會性行為發展(Socialization)的依循;如果成人以溫暖、愛與尊重的方式與孩子互動,這就會如同鏡子般,在孩子內心裏對照出自己以後對別人該有的態度。反之,如果大人對孩子的態度常是嚴苛、指責與批判的,這也將會影響孩子的社會性行為往負面的方向發展。
所謂「三歲看八十,七歲定終生」,0-6歲是孩子心智、人格建構期,在這段期間,孩子會在環境中逐漸學會辨別是非、對錯與好壞,成為自心品格道德與待人處世的標準。成人在這段期間,扮演著極重要的角色。
如果成人對孩子的錯誤行為能以包容、溫暖的態度來接納,並以溫和、但堅定的態度給予孩子耐心的引導,我們將能培養出有同理心、慈愛、並且勇於探索的孩子。但反之,如果成人對孩子的犯錯常以憤怒、指責、批判、甚至羞辱的方式來處理,孩子也會全盤照收,但這將會扭曲孩子日後對世界、對自己的信任與價值觀,而產生許多偏差的問題。
因此,蒙特梭利博士強調,「教育最重要的關鍵,是要能幫助人類生命的發展」(Education is an Aid to Life)。在這條漫長的道路上,我們不能只看孩子外在能力的表現,而忽略了內在心靈的培養。
蒙特梭利博士常叮嚀從事教育的工作者:我們內心必須先經歷過深層的轉化(a Deep Transformation),才能學會以尊重、謙卑的態度,來看待隱藏在孩子脆弱、細小身軀裡,那神聖而偉大靈魂,幫助孩子自身的生命發展。
教育相關問題咨詢 EMAIL:dasohenry@gmail.com